第一是车辆品种的选择
车辆是选择电动车还是选择柴油车,这个是国家从上到下影响的,尤其对于我们汽车行业来说,整个污染物的30%到40%是柴油车带来的,所以在北京明确要求物流车是新能源车。
我们知道电动汽车的成本比较高,现在买一个电动车基本上国家补贴+地方补贴,基本上在10万块左右,据说2020年所有的补贴要退出,我们一个续航380公里的车如果没有国家补贴的话,一个车可能需要26到28万,同样配置的车辆卖多少钱?是11万到12万,这中间差了多少倍?刚才大家说了我们越来越多是轻资产也好,重资产也好,花同样的钱干同样的事,单靠国家的补贴难以为继,大面积的推广这个成本如何分摊?如果国家补贴没有退出,还是有补贴,国家的钱从哪里来?
北京市的电动汽车保有量是17万辆,但是北京市的机动车的保有量大家知道,北京市的人口2100万,机动车是550万,550万里面只有17万辆是电动车,如果这个车一半是电动车,国家补贴需要多少钱?这个可以长期为继吗?所以这个要思考。
第二,城市电动车的路权怎么解决。
第三,城市配送的物品分类。
今天我们看了很多线上线下的,我们有超市、有水果、有五金,对车辆的承载能力不同,我们门口的这个车是4.2米的箱货,这个品种细分可以分出50多个品种。为什么我们买车需要咨询?因为要咨询品种如何配置。
第四是信息流如何集成。
配送、选址,刚才讲的云仓配送中心如何选,中间配送的网点,盈利的模式如何分配,我觉得这个是大的概念,刚才祖总也讲了他只是做其中的一段。
第五,城配除了做物流配送是不是可以做其他的服务。
比如金融服务、货源服务、仓储服务,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可能更多是互联网的平台。
第六,我们城市配送购置车辆是个人,还是专业的投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