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网 - 物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对外贸易 | 交通运输 | 空运 | 企业物流 | 水运 | 物流新闻 | 物流信息化 | 行业分析 | 物流装备 | 货运信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物流知识 > 物流信息化
V.biz | 商业搜索

物流信息化

信息来源:6-china.com   时间: 2015-02-25  浏览次数:1868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是 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
 
    1、两大发展方向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孙传洪认为:物流信息化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都知其重要性,但用的却不尽人意。
 
    物流信息化建设两大内容
 
    1、基础环境建设:包括制定物流信息化规划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开展物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模式的探索,以及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的中长期科技规划研究中,把信息化和标准化列为物流科技最主要的两大关键技术。
    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提供物流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服务的信息平台。具有整合供应链各环节物流信息、物流监管、物流技术和设备等资源,面向社会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管理服务、技术服务和交易服务的基本特征。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服务需要大量权威的政务信息,管理服务是物流相关管理部门的政府职责,这两项功能应由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负责建设提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技术服务和交易服务则完全可以采用市场化的机制建设和运行。
 
    2、重点
 
    物流信息化的两大重点:基础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在新的框架里面,“十一五”期间物流信息化的重点放在基础信息的采集以及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两个方面,我们整个物流信息化还存在四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基础信息的采集。我们的大量信息还是要依赖手工录入,因此存在效率低、差错率高、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影响后期的整个传输和应用,而这是信息化的基础。如何解决物流信息的采集问题是起点,接下来是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第二,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可能采取的一个方案是将RFID用在物流装备上,而我们的商品可能还是以条形码为主。这样的方案作为我们物流信息化的基础框架,通过进行动态跟踪识别,间接掌握商品的信息,而不是一下子将RFID技术用到每一件商品上。
    第三,平台式信息交换共享的体系。建立公共平台已经成为共识,大家都在呼吁信息整合。但是,大家有时把公共信息平台理解成为一个有形的机构,一个集中信息储存管理的机构,或者是集中管理的数据库。我觉得这样的理解是非常狭隘和不全面的。我理解它是一个体系,有很多层次的工作要做,建立一些必要的集中管理的数据库可能是需要的,但是更多的还是信息交换、信息共享的一种机制,一种模式。所以,平台实际上是要创造一个信息交换、信息共享的方式和环境。
    物流行业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是现阶段物流信息化的重点和核心环节。国务院物流振兴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扶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发展。现阶段,全国范围内有普遍影响的有两家物流行业公共信息平台:1、锦程物流网侧重于外贸物流和空中物流,经过多年的发展,业务遍布全国,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有广泛的影响力;2、中国物通网则致力于建设国内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服务涵盖了铁路,空运,公路,水运,搬家,快递等各种物流方式,40余万名注册会员遍布全国各地,在物流行业有广泛的影响力。此外,央视网也新近开通了物流频道,可以预见,今后将由更多的竞争者加入这个行业。
    最后,行政监管系统的协调与开放是整个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化重要的切入点。为什么呢?我们各个部门,特别是物流中的一些监管部门,像交通部、铁道部、海关、商检等部门在物流环节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这些系统能够共享,能够向社会开放。因为我们知道,铁道系统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车辆的 RFID跟踪,用的很好,自己的效益也很高,但是没有向社会开放,所以物流企业还用不上。
 
    3、四大要求
 
 
    销售管理四大要点
 
    物流信息化
 
    通过销售管理建立客户档案与合同管理,健全客户信用监控体系;
    建立对客户订单的动态管理,快速响应客户订单,及时处理销售退/换货需求;
    建立灵活的销售价格策略和销售折扣管理;销售发票、应收款、成本核算与财务系统集成;
    销售预测、生产订单、采购订单等的业务应用集成。
 
    库存管理五大要点
 
    通过库存物品的入库、出库、移动和盘点等操作对企业的物流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以达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杜绝物料积压与短缺现象,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目的。
    要求管理系统支持仓库、区域、货位等多层次管理;提供物料ABC分类,提供物料的分级、分类管理;
    支持对库存物品的批次、单件、保质期管理方式;支持分销模式下的内部订单调拨;
    能够最大/安全库存量,超限报警处理、积压/短缺统计;
    支持多种仓库盘点,提供存盈、盘亏调整处理;可以动态地查看各种物料库存、各类进/出情况等。
 
    采购管理八大要点
 
    完善供应商档案管理,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
    理顺采购询价、采购合同、采购订单、建立采购价格控制体系;
    支持采购申请计划的多级审批;
    理顺采购物料管理,支持采购物料的入库质量检验管理;
    动态地查看物料库存、采购到货情况;
    支持采购物料对应以及采购退/换货管理;
    采购发票、应付款、成本核算等财务系统集成;
    销售订单、生产订单等业务应用集成。
 
    财务管理
 
    在物流系统实施前,财务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失去了对业务系统进行监控的功能。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业务管理才是核心。因此,中小企业在物流信息化过程中,迫切希望实现财务系统与采购、销售、应收应付系统集成,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完美协调。
 
    4、三层功能
 
    分析现代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层面的因素。
    第一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因此只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第二是企业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不断追求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此时的信息系统作用有二,其一是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其二是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操作方案,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的优化方案等。此时信息系统作用主要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
    第三个层面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上升,其中物流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如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等,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供应链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是中枢神经系统。供应链的基础是建立利的利益机制,但是这种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案来保证,信息系统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手段。例如销售商的库存由供应商的自动补货系统来管理,生产商的生产计划根据销售商的市场预测来安排等等。
 
    5、四个层级
 
    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将以每年16%~25%的速度发展。中国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小、乱、杂的竞争环境,同时又要面对国外巨头大、精、专的竞争。这时候,利用信息化实现差异化的服务竞争已经成为面对挑战、提升实力的最有效的手段。
2004年,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投资达到20.4亿元,比2003年增长25.2%。
 
    6、四大具体层面
 
    根据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范围与广度,物流行业IT应用系统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单点应用
    针对个别功能的各种软件工具和单点系统的建设。这一层次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办公套件、企业邮箱之类的通用工具软件以及物流行业专用的条码器、自动识别软件、物流仿真软件等工具软件或单点系统等。
    第二层次:流程优化
    是针对物流企业的个别业务流程或管理职能,实施部门级的信息系统建设。该层次的信息化建设内容既包括一般企业通用的信息系统,也包括物流企业专用的信息系统。
    第三层次:综合管理
    是针对整个企业的综合管理,实施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建设。该层次的信息化建设内容既包括一般企业通用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也包括物流行业专用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第四层次:公共平台
    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整个物流行业的信息化问题,如物流信息的发布与共享,物流行业与其他相关机构的信息交互。这些信息化需求不可能由某一家物流企业单独承担,而应该由外部的服务供应商或政府部门负责满足。这一层次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EDI网络服务中心等。当前,物流公共平台领域发展较为快速的是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系统,国内知名的物流行业信息平台如锦程物流和中国物通网都属于这个范畴。
 
    7、两大发展方向
 
    据不完全统计,仅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达到第二层次,占中国物流企业总数的18%左右。达到第三层次的物流企业则更少,仅占物流企业总数的5%左右。还有为数众多的物流企业各项业务的开展均停留在人工操作水平。正如国务院物流振兴规划指出的,当前物流发展的应坚持抓住两个重点:
    一是提高广大物流企对信息技术的单元应用水平,逐步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
    二是重点支持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活跃市场交易,提高整个行业的工作效率和效益。
    未来,随着物流国际化、物流高级化的发展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作业将会出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主的发展趋势,物流信息平台,尤其是第三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将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中枢神经。
 
    8、四大战略意义
 
 
    1、电子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技术正促进电子化商务迅速发展、支持信息流加速运动,实现物流少批量、多频率、高性能、快速度、低成本运行,以满足各类用户适应市场需要的变化。全球移动通信、企业内联网、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技术、物联网等的发展与应用,使信息化战略在其物流战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当今社会,物流信息化战略的影响也已经从生产作业层次深化到管理变革层次。因为物流信化必然要求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相应变化,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管理与信息的融合,发挥二者作为生产力的最大潜力。
    3、在企业战略实施的全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不准确、不及时都会导致企业作出错误判断,既定战略的实施、评估与控制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总战略不能顺利实现,相反准确及时的信息有利于企业总战略的实现。物流信息化战略是企业在认真分析内外部环境及内外需求后制定的,它服务于总战略目标。因此,企业制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既要解决上述信息不对称、不准确、不及时的问题,还要实现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共享。
    4、总之,物流信息化战略是现代物流发展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信息化战略目标要清晰,要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正确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能够促进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整合各类物流信息资源,实现供应链信息的无缝接轨,实现物流信息的网络化、实时化传输,真正达到物畅其流的效果。
 
    9、应用初显的两大证据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物流信息化取得了重要进展,物流信息化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逐步增强,初步显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
    1、工业物流信息化不断深化,供应链管理和协同水平逐步提升,智能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2、企业物流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蓬勃发展,物流信息化和电子商务集成发展成为新趋势;
    3、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和运营模式不断创新,信息流对业务资源的调配能力不断提升;
    4、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等重点行业基本实施了信息化管理,并在各自系统内部形成了有特色的信息服务体系;
    5、物流相关信息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效果初步显现。
    据5月发布的《2012年物流信息化检测报告》显示,我国物流呈现了以下三大显著发展:
    1、中国物流企业订单(运单)准时率大幅提升,订单(运单)准时率达到92.21%。其中,78.57%的企业订单(运单)准时率超过90%,物流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2、车辆追踪水平显著提升,87.50%的企业实现了对自有车辆的追踪,较2011年的80.95%有所提升,其中78.57%的企业自有车辆追踪率达到100%。有75.00%的企业实现了对外部车辆的追踪,较2011年的66.67%也有所提升,其中,有75%的企业对外部车辆的追踪率超过50%;41.67%的企业达到了外部车辆追踪率100%的水平。
    3、全程透明可视化率显著提升,有81.25%的企业实现了全程透明可视化;其中,有69.23%的企业全程透明可视化程度超过80%; 30.77%的企业全程透明可视化能力达到100%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物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